<address id="0jvnm"><wbr id="0jvnm"></wbr></address>
  • <optgroup id="0jvnm"></optgroup>
    <acronym id="0jvnm"></acronym>
  • 網站首頁[登錄],新用戶?[免費注冊]
    最新共享 
    主頁 > 管理專家專訪
    專訪 巴商(北京)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白立德先生
    中國經理人離“國際化”還有多遠
    2010/10/20 打印 轉發  字體 

    第一資源:您覺得中國企業在和法國等歐洲企業打交道時,應如何處理中法之間的文化差異?面對全球經濟化的大背景,如何才能實現很好的跨文化管理?

    白立德:在我看來,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是影響企業間經貿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涉及到歐洲企業,特別是法國和中國企業之間關系的時候,這個因素就會表現得格外明顯。但很矛盾的是:表面看來,中法兩國文化有著很多的共同點。然而,正是這些共同點,讓兩國企業間的關系變得更為復雜。因為差異是隱藏在本質當中的,而不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是造成諸多誤會和不理解的癥結所在。中法兩國的文化都是以源遠流長著稱,兩國人民也非常以本國的文化、語言和歷史為榮。兩個國家都很重視人文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時甚至為了保全人際關系而寧愿犧牲理性的目標。在這兩個國家,注重形式、禮節、禮貌和中規中矩的行為,通常是建立好的人際關系的基礎。正因為人際關系的大環境很相似,法國人和中國人通常會感覺很容易就可以做到彼此了解,如在一次宴會上相識的時候,因為兩個國家的人都善于幽默和表達友誼,很快雙方就能夠建立聯系和共同的話題。但是,在對客觀情況作出評價的時候,中國人和法國人的習慣卻不盡相同。我們可以分別列舉他們的特點,以做比較。當然,這個比較可能過于極端,而且有待補充:
    法國人:注重分析和策略;中國人:注重實用和方法;
    法國人:嚴格、全局化的法律觀念;中國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經常做出變化;
    法國人:事先制定好戰略;中國人:審時度勢,修改戰略;
    法國人:希望一切盡在掌握、提前規劃;中國人:根據變化及時調整 。

    因此,當法國人和中國人一起工作的時候,必然會出現困難和摩擦。但在我看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也非常簡單,就是需要:
    彼此尊重;
    好奇心、開放的思維和胸懷 ;
    有意愿去學習,去發現、理解不同的觀點;雖然這種觀點是基于不同的前提條件,但同樣都符合邏輯且具有實際意義;
    經常審視自己的價值觀,愿意向對方解釋并讓對方理解自己的價值觀。

    當然,技術層面的問題也應當予以考慮,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給與語言翻譯在人際關系中的作用以足夠的重視。我不認為英語的普及可以保證充分的溝通,除非是純技術方面的交流,或者是針對那些以英語和另外一種語言為母語的雙語人士,可是這個人群的數量又實在是很小。實際上,最糟糕的情況就是自認為理解了表面的意思,實際上卻沒能體會深層的含義。要知道,語言所要傳遞的信息不僅僅是單純的詞語和概念的疊加。語言是一種集體潛意識,一個民族感情的反映,也是一個民族去理解其他民族的復雜性的媒介。

    在當今社會,應對跨文化差異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是避免沖突和接近其他國家人民的有效方法,也是發展與其他企業的經貿關系的關鍵。用心地學習、不同國家的人之間經常地相互交流、注意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等,都是成功應對跨文化差異的挑戰很好的方法。

    同樣地,對于一項合作項目來說,在分配任務時,公司也應當盡量把工作交給那些之前已經有過類似跨國合作經驗的員工。這些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生活、工作過的人,尤其是去過該國或在該國生活過的人,會對當地的語言有基本的了解,能夠理解當地人思想的復雜性等等。對于一個國際項目,最理想的談判團隊應具備以下三個方面:

    一位有耐心、有時間且深信與該企業的合作會帶來長遠利益的決策者;
    一位經驗豐富、專業知識過硬的技術專家;
    一位機敏的談判者,對合作伙伴所在國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能夠正確闡釋最微妙的跡象和信息。有時候是翻譯在扮演這個角色,然而有些時候需要的卻又不僅僅是一個翻譯......

    從地理面積上說,法國是個小國;但是從文化和經濟發展角度來說,法國是一個大國。中國幅員遼闊,在文化和經濟的全球化進程中,中國正在積極尋回她在歷史長河的蜿蜒曲折中曾一度失落的大國地位。中法兩國人民和企業都非常希望展開交流與溝通,這也促使我們應該付出更多的努力,以期克服兩國文化差異可能造成的巨大誤解。與中美關系(甚至與中德關系)相比,這種愿望來得更為迫切,因為中美(中德)兩國都具有實用主義的特性。很多時候,這種特性有助于兩國之間的企業建立商務關系,雖然浮于表面,但效率卻很高。這種商務關系的好處是可以避免那些由于復雜的文化差異而造成的問題。但是,當法國人碰到中國人的時候,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我們必須要承認并正視這一點。

    第一資源:在當前這個經濟動蕩時期,無論對中國或歐洲的國有和私營企業來說,領導力都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F在,中國就面臨著領導力缺乏的危機。對此,巴黎HEC商學院正致力于幫助中國企業提升領導力。在這個過程中,您覺得導致中國領導力缺乏的核心問題是什么?您對中國企業的高管和政經領導人有什么樣好的建議?您有著15年的企業高層管理經驗,曾經在歐洲最大的航空航天工業集團擔任過高管,對亞洲包括中國企業都比較熟悉,在您看來,中國的經理人距離“國際化”還有哪些差距?如果想在在國際化的大公司成為更好的領導者,中國的經理人還需要有哪些方面的改進?

    白立德:我從來都堅信,當今的中國不缺少優秀的領導者。領導、統一中國這樣一個復雜的大國,讓她以驚人的速度在過去35年里蓬勃的發展,如果沒有杰出的領導者,沒有能夠給予這些領導者足夠空間以施展才華的機構,這些偉大功績是不可能實現的。

    我認為,現在的主要問題是中國正面臨著新的挑戰。過去,中國受到了一些來自國外的影響,遠不像一些書中描述得那么閉塞。這個國家向來都知道如何從他人的影響中汲取養分并獲得靈感,同時又不會從本質上改變自身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基礎。中國的做法是對新概念加以同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但又不能觸動文化根基。此類的例子在中國發展的歷史上比比皆是:游牧部落來到中原(元朝,還有滿族統治的清朝);從西方引入佛教,清朝時期傳教士引入基督教;19世紀初西方及日本傳入的現代主義,日本的現代主義甚至深刻地影響了漢語(從古代漢語向系統化、注重語法的普通話轉變);歐洲傳入的共產主義和蘇維埃模式對中國經濟模式和政治制度產生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從美國(以及亞洲其它國家和地區,如新加坡、中國的臺灣和香港)傳來的資本主義概念等等。

    吸收國外的概念并將其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同時保持中國特色不動搖,是中國發展的關鍵。然而,現在的形勢卻更加復雜,與單純為了滿足內部需求而對外國概念進行同化相比,全球化趨勢對于中國來說,顯得更為重要。全球化要求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積極地有所作為,要求中國承擔起她的歷史使命,不僅僅在經濟領域(加入世貿組織以滿足中國對原材料的需要、中國跨國企業的建立等等)和政治領域(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同時也包括文化領域(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學院推廣漢語教學等等)。

    儒學思想和社會道德是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領導力典范,可以有效地管理中國的各政治和經濟機構,以及與之類似的組織。然而,把這種模式推廣到中國以外的地方,尤其是美國或者歐洲卻未必是合適的。從現有的經驗來看,這一模式并不總是成功的,但不管怎么說,這種趨勢是嶄新的,而且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里經歷了迅速的發展。

    因此,中國的各界領導者們應當重返課堂!通過學習,以更為扎實的知識基礎試著去思考西方、理解西方。這個西方對于普通中國人而言是難以琢磨的,反之亦然。中國的領導者們應該學習“國際語言”,也就是國際化的行為和準則,要知道這些都不是現成的教材可以滿足的。

    巴黎HEC商學院(與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合作開展)的高級工商管理碩士項目(EMBA),就是為了給中國的領導者提供一個方便的學習平臺。因為課程主要是在中國進行并且配有同聲傳譯。該課程旨在幫助中國領導者在世界舞臺上成功崛起并有所作為。通過學習,這些新式的領導者能夠把握主導當今西方世界的主流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夠開發自己的創造、分析和評判能力。通過學習西方思想,中國的新式領導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思想并強化自己的思考能力?傊,巴黎HEC商學院希望通過這些課程,充分調動起學員的聰明才智,幫助學員樹立比較文化的分析意識,而不是簡單地喚起學員對曾經的大學知識的回憶,也不是單純地運用課本里現有的東西,更不是機械地附和那種否認每個國家獨有的真正價值的國際亞文化。

    巴黎HEC商學院是歐洲排名第一的高等商學院,高級經理培訓課程全球排名第二位,具有廣泛的國際知名度且備受推崇。因為巴黎HEC商學院是一座法國商校,所以我們相信它能夠給中國的領導者提供融入國際環境的最好的培訓平臺。而中國領導者也確實迫切需要解決橫亙在面前的新的國際挑戰。要知道,和中國經濟一樣,法國的國有經濟和私營經濟都很發達并且都在國民經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法國人懂得大型國有企業向跨國企業的轉型意味著什么(在這一點上,美國企業沒有任何切身經驗),法國人懂得在保持文化和語言特色的同時尋求國際發展意味著什么,法國人懂得全球化不僅有積極的方面也有它的限制和不足。

    第一資源:您覺得一個好的企業家應該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

    白立德:這個問題很重要,剛才我沒有談及,現在可以好好討論一下。在我看來,社會責任是將西方的資本主義和中國的發展模式緊密結合起來的核心理論依據。

    在當今社會,這兩種發展模式并不是沖突對立的,而應該通過進一步的溝通與交流和利益的彼此滲透,達成共識。這種共識雖然還沒有得到官方的承認,但是卻日益深入民心。也許我的看法過于樂觀,但不管怎樣,很多國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非洲,南美洲和亞洲)都持這種觀點,F在,很多人錯誤地稱之為西方世界的法國式社會 / 經濟特例或者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式案例,將兩者完全區別開來。
     
    現在,美國當局似乎正對本國存在了兩三百年的體制提出嚴肅的質疑。這也是目前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出人意料的后果之一:面對諸多投機行為,甚至針對主權國家(尤其是歐元地區)的投機行為;面對跨國公司的態度(參見安然、美林的案例,以及對美國汽車工業的譴責或者對英國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造成的污染的譴責);面對為了彌補多年缺少監管的金融業(但同時也是政府)造成的損失,卻越來越多地轉嫁為納稅人的重負;面對日益加劇的社會不平等現象;面對不斷加深的貧困化現象(在中國卻得到了改善);面對上百萬的政治、經濟、氣候難民,還有那些一心想逃離自己的家園,就為了能夠去大都會(包括發達國家的大都市)的被人遺忘、破落不堪的農村地區的人等等?傊,面對所有上述現象以及原教旨主義和恐怖主義的抬頭,公眾輿論一直在尋找答案。

    公眾輿論既不相信百分之百的集體經濟,這種體制的不足已經在前蘇聯和中國體現了出來;也不相信脫韁、放任的資本主義,這種體制下,金融業是完全不受約束和限制的,而國家被金融界認為是純粹的旁觀者。但是,當金融界或者社會引火燒身的時候,金融界又將國家視作最后的救命稻草。當我們把法國經濟稱為國家資本主義,或者將中國經濟稱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候,從本質上看,這兩個概念有什么真正差別呢?二者均是建立在經濟和政治參與者的社會責任的基礎之上。最大的差別在于:國家及國家所采取的措施在經濟中的干預程度不同,專制程度不同,對于個人自發的道德觀或者民主的功效的信任程度不同。
     
    這場關于經濟和社會的爭論涉及到各個國家,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法國和中國有很多共通點。
     
    第一資源:今天大家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是,與西方穩定的商業環境比較,中國企業的核心人才很難留住,流動率非常高,您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有沒有什么好的建議?由于工作需要,您要經常奔波于中國各地,在組織過程中,您有什么個人體會,您過去的外交生涯是否為現在的工作打下了基礎?作為管理者,您如何看待人力資源工作,人力部門最核心的價值和最根本的存在理由是什么?怎樣才能真正做好人力資源工作?

    白立德:人力資源管理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雖然我們經常聽到:人才是企業中最重要的環節,但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在評估企業價值或者對一個項目進行財務分析的過程中,卻很少考慮人才的因素。這種理論和實踐的反差讓我很是驚訝。

    同樣,在對企業或項目進行財務評估時,人力資本一項經常是被看成“分母 ”。然而,一個雇用了1萬名員工的企業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和對國家經濟的貢獻,不僅僅體現在它給這1萬名員工發工資,更在于它讓1萬個家庭有了可以養家糊口的工作機會,而不需要求助于失業保險,不需要為了基本的生存去大街上抗議示威。相反,讓我們來假設一下,一家公司解雇1000名員工所造成的后果:失望、不滿、憂慮、恐懼,還有國家為解決失業問題而投入的直接和間接成本。因此,我們需要更多分析性的理論依據來強調這一點,讓人們充分意識到,不管經濟效益如何,一個雇用了1萬名員工的企業比一家只雇用了9000名員工的企業更可取,雖然經濟效益也確實是應予以考慮的因素之一。

    企業應該真正做到重視員工,包括充分考慮到每個人的價值、教育背景、職位的社會價值等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更全面地評估這家企業為社會做出的貢獻。

    當然,這看起來可能有點過于理想化,和實際生活有些脫節:在現實中,經理人首先要考慮的是企業效益和股東利益的實現。但從某種角度來說,國家和社會也是企業的股東之一。英語里的“利益相關方” (stakeholder) 一詞在法語中很難找到合適的對應詞匯。這個詞的出現已經證明了企業開始向一種更公民化、更關注社會責任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不過,我認為僅在理論方面有所突破是不夠的,因為這些理論很少能真正納入財務和戰略分析的范疇。

    從實踐方面上看,很多專家都曾對人力資源管理的諸多方面展開論述,包括員工分紅、激勵、培訓甚至是如何提高管理者和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等等。在此,我只想強調一個方面,即企業管理者一定要表現出對所有下屬的感激之情和充分的尊重。讓員工接受培訓,及時向他們傳達信息,說服他們像對待股東一樣對待員工,這才可以算得上是人性化且高效率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表現形式之一。

    當然,綜合工資因素和所在行業的競爭程度,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會更加復雜,應當針對不同企業具體分析。這里涉及到人力資源管理不可避免的一個基本經濟原則:當資源稀缺時,價格必然上漲,不穩定性必然增加;反過來,當資源充足,甚至是非常充裕時,價格波動和人員流動便會趨于穩定。中國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是所有正飛速發展的國家都不可避免的,即從過去單一的、效率不高的大型國有企業雇用大部分勞動力,轉變為激烈的企業間的人才競爭模式。在當今的競爭中,只有優秀的企業才能勝出,也只有富有創造力且訓練有素的個人才能找到最好的就業機會。因為數量有限,這樣的人才必然會受到企業的追逐。

    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在于增加人才的數量,不斷提高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水平,引入先進的再教育機制(比如員工在職培訓,這在法國非常普及),這樣才能使大量有能力的人才涌現出來。

    因此,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是至關重要的。對此,應當主動尋求教育,甚至包括在本國教育水平不足以滿足需要時去國外學習。這既是開放思維的象征,也是責任感的體現。十多年來,中國一直實行教育開放政策,允許外國學生來中國學習,也允許中國學生去國外留學。十幾年的時間,在歷史長河中顯得很短,但是我認為,有過留學經歷的這一代中國人,毋庸置疑地將成為未來中國穩定且高素質的管理人才資源。巴黎HEC商學院很高興能參與到培養中國明日精英的運動中來。在巴黎HEC商學院的校園里,有很多躊躇滿志的中國學生,我們為此深感驕傲。

     

    巴商(北京)咨詢有限公司簡介
    白立德 簡介
    只有本站會員才能瀏覽全部文章,請您 登錄注冊
    打印 轉發  字體 
    《第一資源》雜志訂閱
    第一資源活動&會展
    薪酬訓練營
    調研報告下載
    微信公眾平臺

    如何添加“第一資源”微信公眾平臺?

    1、二維碼掃描:可在手機上登錄微信選擇“添加朋友”=》掃一掃,將攝像頭對準二維碼圖片約2~3秒、即可識別并加載微信的基本資料,添加好友;

    2、按號碼查找:通過輸入“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查找添加好友;
    微信公眾賬號:第一資源
    微信號:tophr-China

    卓越人力資源服務解決方案
    SAP中國 ADP
    北森 中智咨詢
    怡賽 愛康國賓
    肯耐珂薩 關愛通
    MERCER 科銳國際
    日韩gv国产gv欧美旡码|日产巨大精品高清免费|久久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国模无码视频一区|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
    <address id="0jvnm"><wbr id="0jvnm"></wbr></address>
  • <optgroup id="0jvnm"></optgroup>
    <acronym id="0jvnm"></acronym>